乔木,高3-10米;小枝有显明的棱角,疏生黄色短细柔毛。二回羽状
复叶,羽片4-6对;
叶柄中部以下具一个腺体;在叶轴上每对羽片间具一个腺体;小叶轴上面通常在3-5对小叶间具一个腺体;小叶6-16对,对生,近不等的四边形,长1.3-8.5厘米,宽7-32毫米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近截形,偏斜。
头状花序排列成聚伞状或圆锥状,腋生或顶生;花具柄,白色或淡黄色,连
雄蕊长约1.5厘米;
花萼与
花瓣有柔毛。
荚果条形,旋转呈环状,外缘呈波状。
种子8-9个,椭圆形,长约1厘米,种柄丝状。
分布于华南及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四川、云南;缅甸,印度尼西亚也有。生森林中、山坡平坦处、路旁及河边。树皮含单宁;叶药用。
药用价值:清热解毒,凉血消肿,止泻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,急形咽喉炎,急性扁桃体炎,急性胃肠炎,亦可试用于细菌性痢疾。
何谓猴耳环
猴耳环,不是猴的耳环。“猴耳环”是一种比较珍稀的中药材,主要分布在广东粤北山区,民间叫婆劈树、鸡心树、三不正、尿桶公、洗头木、落地金钱等,是多年生乔本植物,树皮含单宁,枝叶可药用。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归到豆科、猴耳环属。
天然中材,医学记载
猴耳环早在明代就被医药学家李时珍收录在所著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。经古籍考证,《陆川本草》中提到猴耳环叶:凉血,消炎生肌;治烫伤,溃疡。《广西药植名录》中描述:猴耳环消肿;治风湿通,跌打,火烫伤。民间传统以猴耳环枝叶煮水洗疮及化脓性伤口、湿疹等,去腐生新功效独特。
猴耳环:能消炎的中药材
猴耳环性味苦涩寒,功效清热解毒、收湿敛疮,是治疗多种热毒症候独特的南方药材,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、去腐生新的极佳疗效;由于猴耳环清热泻火、解毒祛湿之作用强劲,既能上清咽、肺之火毒,又能下清大肠之湿热,故临床应用于咽喉肿痛,包括咽喉炎、急性扁桃体炎;肺热咳嗽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;以及湿热泻,包括急性肠炎、痢疾等,每每疗效显著。
猴耳环功效揭秘
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、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、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、SFDA药品评审中心等权威科研院所联合发布的《猴耳环抗病毒有效成分研究》研究报告称:猴耳环嫩枝叶内包括特利色黄(五羟基黄烷)、杨梅苷、槲皮苷、槲皮素、没食子酸甲酯和没食子酸在内的6个单体化合物。其中,槲皮素对肠胃道有止泻、消炎镇痛的作用,没食子酸有极好的抗炎、抗病毒作用。